监理、测试及咨询服务

0512-62620800-1

评估测试服务(登记测试)

0512-62620800-737

IT综合服务

0512-62620800-701

首页> 公司资讯> 行业新闻动态

“炫科技”亮相“十二五”科技展

发布时间:2016.06.03
 

“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61日在北京展览馆开幕,上到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北斗导航系统、国产大型客机和军用运输机,下到海面下的深潜器、深海滑翔机;从“高大上”的高温气冷核反应堆、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量子通讯技术,到贴近生活的节能家居生活、裸眼3D电视……展会上呈现的各种高科技让《环球时报》记者印象深刻。

空中:展示未来智能驾驶舱

展会现场共分10个展区,集中展示了“十二五”期间的重大标志性成果。《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这次展会在形式上也大量采用虚拟现实等多种多媒体手段,不负“科技成就展”之名。

“十二五”期间,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的成就举世瞩目。在展会最中央的“重大专项”展区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航天成就,包括航天员的航天服、太空舱对接口的实物以及天宫一号的模拟体验舱。

在航天展位旁边,则是中国商飞公司首次展示的大型民机未来智能驾驶舱。试飞工程师黄震宇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种智能驾驶舱用几块大型平板液晶显示屏几乎完全取代了以往飞机驾驶舱内繁杂的各种按钮,整个舱室的操作界面显得非常简单明了。他介绍说,飞行员只需要在触摸显示屏上简单地按几下,就能快速显示需要的信息——除了传统的飞行参数、电子地图外,液晶屏上还能显示机舱内部和飞机外部监视摄像头的实时影像。

作为智能驾驶舱,飞行员也可以选择用语音指令直接进行控制。黄震宇向《环球时报》记者演示了语音指令的方便。他按住显示屏上的“话筒”按钮下达指令:“右侧屏幕调出电子地形图。”随即系统立即响应,右侧显示屏马上切换为电子地图。他介绍说,客机在恶劣天气条件下,也可以依靠这样的电子地图进行驾驶。

智能驾驶舱的另一个特点是集成了地空移动宽带通信等技术手段,可实现驾驶舱的空地、空空信息互联。不但地面提供的各种监测数据能在飞行员面前的显示屏上随时更新,飞机上的各种情况也能通过数据链下传到地面站,最大限度消除客机失联的隐患。而利用这种技术,理论上可以将客机飞行时的主要参数实时回传到地面站,很大程度上可以取代黑匣子的功能。预计未来5-10年内,这种智能驾驶舱技术将逐步成熟。

深海:众多深潜器亮相

除了上天揽月,深海探索也是近年中国让世界瞩目的高科技领域。展会上公布了多种水下探测设备,除了著名的下潜到7000米海底的“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外,还有“海马号”4500米作业级无人遥控潜水器、“潜龙二号”4500米级深海资源自主探测器、“海燕号”“海翼号”深海滑翔机以及参与了马航MH370搜救的DTA-6000测深侧扫拖曳系统等。

其中“海马号”是我们自主研发并投入地质勘探的作业深度最大、国产化率最高的作业级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它装备有水下摄像/照相系统、声呐、作业工具、多功能机械手,并有可更换的、不同功能的水下作业底盘。据介绍,“海马号”的适应能力很强,几乎可以应用于所有海洋开发活动。与有人深潜器相比,它没有载人的风险,能长时间驻留海底,通过母船用脐带缆提供的电能,可无限时地执行高强度、复杂海底定点作业任务。20153月,“海马号”地勘应用首战告捷,在南海北部陆坡西部首次发现了海底活动性冷泉(后被命名为“海马冷泉”)。

而载人深潜器要实现突破,还依赖于耐压舱的建造。在这次展会上展示了一部4500米潜水器TC4钛合金载人舱球壳。这个载人舱球壳看上去很像是载人航天的返回舱,而它全部由制造战斗机重要部件的钛合金制成,球壳内径2.1米,壁厚53毫米,重量超过4吨,可容纳3名潜航员。据介绍,该球壳由两个整体冲压成型的半球结构拼接合成,球体赤道线上的焊缝需要极高的工艺,这一项目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填补多项国内空白。

陆地:“植物工厂”用LED替代阳光

在“农业科技”展区,“智能LED植物工厂”释放出的五彩灯光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注意。据介绍,“植物工厂”最大特色是可根据蔬菜对不同光谱的“喜好”,选择相应LED灯泡取代阳光作为光源,并实现24小时不间断光照,从而确保光合作用的最大效果。

由于LED灯泡释放的热量少,整个工厂对能源的要求不高,甚至可以通过厂房顶部的太阳能电池板作为重要能源补充。这些蔬菜利用无土栽培技术,通过特定的营养液使之符合最优营养状态的需要,通常只需要一个月时间就能上市。此外它还采用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管控技术,使我们成为国际上少数掌握植物工厂高技术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