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测试及咨询服务

0512-62620800-1

评估测试服务(登记测试)

0512-62620800-737

IT综合服务

0512-62620800-701

首页> 公司资讯> 行业新闻动态

“互联网+”推建筑行业信息化平台建设触动“智慧城市”脉搏

发布时间:2015.11.05

“上海国际建筑信息化(BIM)与实践高峰论坛”4日在上海召开,与会专家深入探讨了BIM在工程项目管理、建筑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和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应用与实践,而按照上海官方计划,2016年申城将基本形成满足BIM技术应用的配套政策、标准和市场环境。

    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技术或称建筑信息模型,即在规划设计、建造施工、运维过程的整个或某个阶段中,应用3D或4D信息技术,进行系统设计、协同施工、虚拟建造、工程量计算、造价管理以及设施运维的技术和管理手段。

    中国被称为世界最大工地,从新建到旧改,随着每幢楼设计图纸的实现,建筑大数据都在实时产生。实际上,一项土木建筑工程包含政府、业主、设计、施工、运营等多个部门,每个部门又包含如建筑、结构等多个专业,因此需要各部门各专业共享信息,协同工作。

    “BIM技术把发展缓慢的土木建筑工程与发展迅速的信息技术相结合,它所搭建的协同工作平台就像时下流行的微信朋友圈,某个人在朋友圈里更新一条状态,其他好友都能看到,这样就能保证某个专业变更后的数据准确、及时地被其他专业的设计人员掌握,并对各自图纸做出相应调整,避免实际施工时多专业图纸间的碰撞。”上海交通大学BIM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邓雪原说。

    据介绍,上海交大已开发出“BIM协同平台”,在申通地铁、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等多个试点项目中通过测试,并取得著作权证书。经过“BIM协同平台”的大数据处理,在建筑设计与建造过程中,房屋结构一旦需要改变,不同工程师可迅速在平台上获悉被修改的数据。

    “大到政府市政工程决策,小到市民居家装修,只要是和建筑工程有关的信息,BIM技术都可以为我们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它将为未来‘智慧城市’的建设带来无限可能”,邓雪原认为,在如今云计算、大数据占据主导地位的“互联网+”时代,安全舒适、高科技智能化的“智慧城市”不再遥不可及,这也将为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助力。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建筑业规模增速随之下行,市场竞争空前激烈,施工企业或将长期处于微利和薄利时代,业界也对BIM张开双臂,表示欢迎。

    中国中冶集团所属上海宝冶集团自主研发“云平台”,根据BIM模型中的构件种类、尺寸、类型等信息进行工程量统计,自动生成明细表,生成5D成本曲线,辅助工程预算、结算,有效控制工程成本。

    “建筑业要发展,必须要在工业化、信息化和现代化上下功夫”,宝冶集团BIM中心总工程师李桦表示,很多大型工程的工程量大、交叉施工繁多、各专业协调配合度要求高,以往项目参建各方要花很大的精力去协调,“云平台”打破了这种困境,各方点开首页的“文件”、“通知”等栏目,在下方输入内容按一下“发布”,就能在手机端收到短信通知。

    “共享了服务,提升了项目管理效率,改善了信息不畅的局面”,李桦特别提到既便捷又节省成本的“云平台”用户定制功能,“可以说初步实现了工程项目管理由‘粗放式’向‘精细化’的转变”。目前,上海宝冶已在国内多个项目和越南等国外项目中全面部署“云平台”。

    不过,李桦也提出,目前市场对于BIM技术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仍有待加强,特别是项目后期运维阶段对于数字信息的利用需要进一步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