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实是有一点矛盾的。
先来看下,作为一个重磅产品,微信的应用号究竟是什么?张小龙并未做太多的解释,只是说因为服务号并没有达到用户的需求,所以才进行应用号的尝试。
我对应用号的理解是,应用号其实是服务号的升级版。相比服务号,应用号可能会更加智能、更加“傻瓜”,它应该会降低商家技术开发的门槛,可以直接拿来用。具体到应用号打开后的界面,应该会像现在微信“钱包”里内嵌的滴滴打车、大众点评和京东商城类似,你无须登陆、无需进行App跳转,在微信里就可以实现服务—交易流程的闭环。
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微信对于生活服务领域的野心是非常大的。它已经不仅仅是希望去做一个“入口”,而是希望去兼容并包,不客气的说,希望所有的生活服务都别费劲开发App了,直接在微信里做个服务号得了……
有人说,微信虽然不是一个OS(操作系统),但是胜似OS,因为如果应用号真的能发展起来,那么它完全就可能成为另一个“App Store”,进行流量分发,而“手机上只安装微信这一个应用就可以了”。
但是,微信的算盘真的能成么?
首先从商家的角度考虑,虽然微信是一艘“航空母舰”,但是它毕竟不是OS,在微信上进行开发,相当于是在入口里再去打一个洞,这对于商家想要直接触达用户来说,其实是多了一层。
另一方面,微信毕竟还是属于腾讯的,那么就意味着一旦微信掌握分发权力之后,和腾讯系产品的竞争将会处于完全被动的局面。虽然微信一直在说去中心化、公平,但是参考滴滴和快的、滴滴快的和Uber在打仗时,微信分量的举足轻重,商家也一定不会完全把命压在微信身上。
其次从用户的角度考虑,抛开前面所说的如果商家都把App内置在微信里,做一个应用号,用户在找服务时会多一层入口的考虑,单就从用户需求的角度来看,微信的应用号能否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这一点存疑,毕竟,有一些功能涉及到商户的核心数据,但用户又必须使用的功能,这时候应用号的局限性就暴露出来了。
再加上很多商家有很多个性化的功能,而应用号充其量只能提供模板化的服务,这也是用户不会将应用号作为服务选择的唯一。
最后从微信自身的角度考虑,张小龙对微信号的介绍其实语焉不详,原因相信更多的是在考量类似于入口位置、审核门槛、展示权重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这对于微信来说,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再来看,微信在公众号的生态里,说实话,除了订阅号带来的信息入口,其它并没有能够有太好的价值体现,而且即便是在订阅号里,微信也正在走向一个类似于微博那样的“大号掌握话语权,草根很难成长”的小圈子文化,阶级已经形成。
如果说大商户因为担心竞争不愿意将命压在微信身上的话,那么对于小商户来说,在订阅号上建立的应用号能否继续履行“去中心化”的思想存疑,毕竟小商户不能指望用户去主动搜索。
综上,根据个人判断,如果以微信订阅号的发展为100分作为标准,那么现在微信服务号的发展应该不到40分,而应用号未来的发展前景最多也只有60分。
因为,微信服务号没有发展起来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因为接入的门槛太高,商户缺少技术能力支撑才导致使用率不高,而关键在于,服务号没有能够建立起一个可以平衡各方利益、让商户有动力接入的生态。
毕竟,服务号原本就比订阅号要重很多,商户接入需要有更大的动力支撑——关键是收入,会考虑的风险系数也不一样。否则的话,如果有动力支撑,服务号确实能给商家带来利益,即便商家自己不能开发,帮助商家进行第三方开发的公司应该是应有尽有……
而现在的应用号其实只是降低了服务号接入门槛,并没有解决生态共赢的问题。考虑到即使现在像类似应用号的京东、大众点评、美丽说在微信钱包一级入口的情况下都没能得到实际的好处,商家的动力应该不会那么强。所以微信想要通过应用号来切入服务,甚至进行“服务垄断”的想法,只能说道难且艰!
毕竟微信应用号还未推出,以上纯属个人推断,或许对于张小龙来说,真的有化腐朽为神奇的神迹,也未可知。
(来源:凤凰科技)